找回臺灣的永續精神

new218

【圖片說明】「宮保第」建于同治年間,是霧峰林家最早興建的宅邸,為臺灣最大的清代官宅。(攝影/蘇玉芬)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中國古詩人陶淵明的<飲酒>詩,描繪了隱士”身在俗世,心在方外”的超脫境界。古人結廬人境,安貧樂道;鬥轉星移後的今天,身處現代建築的都市叢林中,不僅要面對奪命的輻射屋、黑心裝潢;龐大的國家機器更碾碎了小市民購屋的平凡夢,所謂的「都市計畫」可能涉嫌偽造文書,造假行騙;無良建商偷工減料的豆腐渣工程,短視近利的企業只以財務成本論英雄,卻必須承擔忽略道德成本所帶來的風險。

當一樁樁工程弊案、住屋糾紛、都更爭議躍上媒體版面時,臺灣人民渴望”居住正義”、”環境正義”的心一次比一次更強烈。或許,在這物欲橫流的時代,臺灣國寶級建築師李重耀先生的「臺灣牛精神」,能留給我們更多反思的空間。

李老先生一步一腳印走過臺灣建築史的艱難歲月,修復許多棘手的古跡,包括「九二一」大地震後的霧峰林家。80多歲的李重耀仍堅持在每個週末親自做匠師的培訓,一點一滴傳承修護古跡的技術。匠師們在他的認真教導下,改掉了偷工減料的習慣。

誠如李老先生之子李學忠先生所說:「「我覺得,不論做什麼,一步一腳印,臺灣人說頭上三尺有神明,做什麼事情啊,上蒼會記一筆的,不管做好,做壞。」」

【延伸閱讀】

 

留言

  1. Im thankful for the article post.Really looking forward to read more. Great.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