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挑戰!神奇的意念

安慰劑進入現代醫學始於美國的畢闕醫生。畢闕是一個二戰戰場麻醉師。在攻占義大利南部海灘戰鬥中,鎮痛劑很快用完。當傷兵嚎叫著要鎮痛劑時,萬般無奈的護士告訴他現在給他注射的是強力鎮痛劑,但實際注射的是鹽水。讓畢闕醫生震驚的是,注射鹽水後,傷兵居然真的停止了哀嚎,疼痛止住了。對這一情形印象深刻的畢闕戰後回到美國哈佛,開始了一系列新的測試藥物療效的實驗。
為了了解「安慰劑效應」是純主觀感覺,還是的確能令身體產生反應,達到治療效果,美國一位心理學醫生進行了首個求證上述疑問的實驗。而他所得到的答案是:「安慰劑效應」的確能引起人體內的生理反應。科學家早已知道,精神壓力能影響神經和荷爾蒙系統,影響重要器官和血流量,導致高血壓、血管硬化、心臟病發、骨質疏鬆、記憶力衰退、過早衰老等病症。這些疾病的成因沒有常規的人們所認識的外來因素,全由我們體內對精神壓力所作反應引起。精神壓力可以令我們「無中生病」,精神的力量也可以令我們「無中去病」
法輪功師父李洪志先生在《轉法輪》中講到人得病是七分精神三分病。簡簡單單一句話告訴了我們,為什麼精神療法起作用,人的精神起多大作用,病的來源,個體差異的來源,得病的因果關係等等。
「安慰劑效應」療法將是醫學界面對的下一個大挑戰。如能有新的突破,醫生和藥物在治病上都可能成為輔助性的配角,主角將是你、我和他, 治療用的將是「心靈修養」。
請看精闢的解析…..
https://goo.gl/eiHAH6
神奇的意念(4)―「安慰劑效應」分析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