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多動照樣變肥?台大醫生:觀念對,才不會愈減愈肥!
「吃很少,那你都吃什麼?」「麵包啊,有時候三明治,偶爾喝奶茶,飲料也都改半糖,不餓就不吃,青菜也盡量水煮,肉很少吃,都會去皮,很少吃油的……喔,還有,一星期去健身房跑步兩次,可是體重還是沒變啊,而且覺得愈來愈累」這些話是否很熟悉?
少吃多動卻瘦不下來?我們應該要知道,人體是個生物體,是一部精密的機器,體重的改變是體內各種複雜生理作用運作的結果,而不是單純的數學加減。
想想看,全世界肥胖人口這麼多,「少吃多動」是幾十年來大家都知道的口號,那為什麼肥胖的人還是愈來愈多?「少吃多動」這個原則是否忽略了什麼更重要的元素?
人既然是生物體,健康與體重就是生理作用的結果。我們要想的應是如何透過調整飲食、吃對營養、改變生活,矯正這些生理作用,而不是靠熱量數字的加減運算。生理作用對了,身體自然會回饋正常的體重和該有的健康。
試想一杯七百毫升的全糖珍珠奶茶,熱量約六百大卡,和一盤熱量同樣是六百大卡的生菜佐堅果雜糧沙拉,這兩種食物吃下肚後,體內的生理反應會一樣嗎?對體重產生的效果會一樣嗎?答案再清楚不過。
只看熱量,同樣都是六百大卡,但奶茶和沙拉有著完全不同的成分與營養,會引起體內截然不同的生理反應。食物中的營養就像一把鑰匙,是開啟生理連鎖反應的重要開關,而隨之引發的許多生理反應,造就了你現在的健康,當然,也包括你現在的體重。
吃對營養、吃對適合自己的食物,避免身體慢性發炎,比起單純少吃多動、辛苦計算卡路里來得重要。這個飲食原則不僅在體重控制如此,對於慢性病的控制,或是更積極地預防,統統適用。
並不是說熱量不重要,只是現今過於強調熱量計算,導致許多人以為熱量是最重要的,變得只懂得計算卡路里,反而忽略了食物本身的品質和營養價值,甚至為了追求速效,採取極端的少吃多動,導致營養失衡,不僅體重沒減,反而傷害了健康。
就算要少吃多動,也要建立在「吃對」的基礎上。先均衡充足地攝取醣類、脂肪、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植物性營養素,吃對食物、吃對營養,生理反應自然健康正常,也容易產生飽足感,不會因為饑餓亂吃,讓生理運作能夠自然而然步上健康的軌道。
我相信這是比較自然、健康、符合人性、能夠長久持續的方式,否則單靠意志力對抗生理反應,很容易受挫放棄了。
轉自: 圖/台灣好食材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