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餓,最好吃(圖)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553"]肚子餓,最好吃(圖) (plxabay)[/caption]

回想起小時候,吃的食物很簡單。偶爾外出用餐,想吃好一點,就選擇排骨飯、雞腿飯、牛肉麵;想便利些,蚵仔麵線、陽春麵也是一餐,記憶中的美味不曾消失。現在品嚐一些極盡講究的食物,似乎也沒比過去更享受和滿足。人類因社會活動越來越複雜,慾望也越來越多,許多行為不再出於單純的基本需求,原來餓了吃飯、渴了喝水、冷了穿衣,只求維生,現在顯然要得更多。

為了追求味覺上的極致,消費市場發展出各種吸引饕客的花樣,例如海產店展示活生生的魚、蝦、蟹等,讓客人親自挑選後再烹煮,藉此顯示食材鮮美,又或者溫體肉一直因口感上表現較佳,而被視為美味的代名詞。

然而,這真的是最好的食物嗎?活跳跳的海鮮看似生猛,但為了減少魚隻在狹小容器中過度活動,相互碰撞受傷,可能使用化學藥物,以提高存活率。又如溫體肉,豬牛等動物從飼養場運送到活體拍賣市場,往往處於狹小擁擠的運輸車,夏天受日曬之苦,為了防止嘔吐,運輸前還可能遭禁食,健康狀態備受威脅。

再者,動物若在清醒狀態下被屠殺,會經歷巨大恐懼,過程中有很大的機率會釋放毒素。這些毒素可能無法以清洗或烹煮方式完全去除,這樣的食物顯然對身體無益,這些行為也不夠人道,我們是否真的要為了提高味覺上的享受,經常性、大量性地禁錮生物,或者拉長牠們經歷死亡的時間。

基本上肚子餓,食物就好吃;不餓時,再好的料理也難以帶來愉悅。身為消費者,除了好奇什麼樣的食物最美味,更該好好了解食材的來源和處理過程。如果我們能意識到口腹之慾的滿足和飢餓程度的關聯性,減少多餘的追求,做出對人體健康、對動物人道、對環境友善的選擇,才是更有意義的事。

(轉自大紀元/作者:陳停泊)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