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14的文章

中華大地「『食』面埋伏」 回歸道德喚醒良知

圖片
民以食為天,在中華大地歷經一連串食安風暴後,有人認為老祖宗當初造的漢字-「食」-應視為「良、人」二字的組合,也就是說,只有讓「善良的人」從事食品事業的時候,食安危機才能真正找到解決的方法。只有當社會重拾道德勇氣、善良成為全民追尋的目標時,糧食才是天賜的禮物。

學術造假事件 院士制度改革契機

在教育方面,中國學術界近日出現引人關注的話題。中國科學院士王正敏被學生王宇澄舉報涉嫌學術造假。王宇澄舉報其導師王正敏院士涉嫌學歷造假、學術抄襲、院士申報材料造假等問題,隨後有媒體報導質疑王正敏研發的國產人工耳蝸克隆國外技術並存在品質問題。復旦大學此前回應稱,經查未發現王正敏存在學術不端,但確有學術不規範之處。 2005年,王正敏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時,共有7名院士推薦人。2014年1月7日,7院士中有4人向中國科學院遞交了聯名信,要求將王正敏除名。 教育專家熊丙奇認為,類似王正敏事件這樣的學術問題,不應該由涉事學校自查,而是要組織協力廠商機構進行客觀深入的徹查。在中國,很多大學的學術行為受到行政因素的干擾。 據介紹,在一些教育體制成熟的國家,對於學術不端的行為近乎零容忍。“即使像在申請資料中引用別人的成果而不注明,就是學術不端行為,在國外直接取消申請資格,相關責任人會受到嚴重的處罰。 線民質疑,院士推薦和院士遴選機制都可能存在“走過場”的現象,讓有瑕疵的候選人可以“一路通關”。 相關人士認為,不妨將此事件視作是院士制度改革的契機,應從厘清事實真相,反思制度漏洞開始。 【參見原文】 中科院王正敏被曝涉嫌學術造假四院士聯名要求除名 推薦人回應復旦院士被曝造假:沒細看學術材料

改變人生的關鍵要素

如何才能改變命運呢?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感興趣,也都很想知道答案! 做人當以道德為先,中國傳統文化首推「道德」,認為有了「道德」,一切都會隨之改變。德為命運之首。 古人講積德行善,那麼「德」又是如何積來的呢? 改變命運很重要,誰不想飛黃騰達呢?在當今現實的社會中如何做才能達到? 推薦這篇好文章 改變人生的關鍵要素 www.epochtimes.com.tw/n62472/

食品真相大揭秘

圖片
食品是怎樣製作的,甚麼樣的添加劑,使用了多少,這些事實一直不被消費者所知。現在的消費者購買食品時只圖便宜、方便,沒有任何安全意識。

找回臺灣的永續精神

圖片
【圖片說明】「宮保第」建于同治年間,是霧峰林家最早興建的宅邸,為臺灣最大的清代官宅。(攝影/蘇玉芬)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中國古詩人陶淵明的<飲酒>詩,描繪了隱士”身在俗世,心在方外”的超脫境界。古人結廬人境,安貧樂道;鬥轉星移後的今天,身處現代建築的都市叢林中,不僅要面對奪命的輻射屋、黑心裝潢;龐大的國家機器更碾碎了小市民購屋的平凡夢,所謂的「都市計畫」可能涉嫌偽造文書,造假行騙;無良建商偷工減料的豆腐渣工程,短視近利的企業只以財務成本論英雄,卻必須承擔忽略道德成本所帶來的風險。 當一樁樁工程弊案、住屋糾紛、都更爭議躍上媒體版面時,臺灣人民渴望”居住正義”、”環境正義”的心一次比一次更強烈。或許,在這物欲橫流的時代,臺灣國寶級建築師李重耀先生的「臺灣牛精神」,能留給我們更多反思的空間。 李老先生一步一腳印走過臺灣建築史的艱難歲月,修復許多棘手的古跡,包括「九二一」大地震後的霧峰林家。80多歲的李重耀仍堅持在每個週末親自做匠師的培訓,一點一滴傳承修護古跡的技術。匠師們在他的認真教導下,改掉了偷工減料的習慣。 誠如李老先生之子李學忠先生所說:「「我覺得,不論做什麼,一步一腳印,臺灣人說頭上三尺有神明,做什麼事情啊,上蒼會記一筆的,不管做好,做壞。」」 【延伸閱讀】 http://www.epochtimes.com/b5/12/9/16/n3683915.htm 深耕古跡建築-榮耀自臨 http://www.epochtimes.com/b5/9/4/20/n2500150.htm 建築與時空 http://tw.epochtimes.com/b5/13/12/23/n4041322.htm 航空城都計造假?民團要求撤案 http://money.udn.com/house/storypage.jsp?f_MAIN_ID=415&f_SUB_ID=4080&f_ART_ID=301269 買房一點靈/小心黑心裝潢屋 http://news.tvbs.com.tw/entry/227364 五楊高架「裂」! 前工程師爆「偷工」惹禍 http://news.cts.com.tw/cts/general/2...